包粽子已經好多年,我做料理一向很隨性,但是粽子的材料繁多,常常包到最後會缺某種食材也覺得困擾,有時也不容易補全變的不完美,所以想要一開始就計算好。
再來就是關於北部粽的米作法,網路搜尋到的方法很多,我從小媽媽包的是南部水煮粽,一開始是因為從小到大吃膩了,就覺得北部粽米粒粒分明口感很好,二來也覺得北部粽包法比較方便操作,我沒有那麼大的鍋子水煮粽,蒸的比較方便。但因為不太懂米的做法,這幾年都是慢慢嘗試,又因爲一年只包一次,經驗累積有限而且還會忘記,呵呵!
以往我包的粽子做法的北部粽,因為米的水份太多吧?!又我家小孩的舌頭不能吃太辣包括胡椒粉,所以吃起來口感偏淡偏軟像南部粽,不過反正他們都吃的很開心。今年很認真的實驗終於有點樣子,賣相還不錯,家人也喜歡, 所以一定要把做法記下來。
看起來很有型粒粒分明呢
米的做法很多,有直接上蒸蘢蒸或用木桶蒸,對我來說都有困難無法執行,於是用電鍋蒸,結果火力水量集中在下半部,底下的米熟了米也太濕軟了,上半部還是生米水份也不足,就是不均勻,放棄。用電子鍋還是比較均勻,只是就會全熟,比較不好包,有黏性。也有人用炒的,我實在不知道怎麼炒到七八分熟,只炒一下再蒸,有沒有比較香也吃不出來,太複雜放棄。
以前我都是用把米用電子鍋煮好了才來拌滷汁,現在我直接用滷汁跟米一起煮,煮好之後再調一點胡椒粉五香粉和塩,這樣子的好處是可以把多餘的滷汁放下去,米的顏色會比較上色漂亮,就是水份要算好,目前心得是米的70%左右,米不用泡米保持口感不軟爛。
材料及做法
現在確定我600克米大概可以包13顆粽子,就算米量調整一下也是在12~14之間,因為我的米不習慣放的太多,一顆米量在45~50克之間,二個粽子等於一碗飯,又因為我有高血糖不太能吃米飯,所以還要包二顆我專屬米很少的,所以大概是這樣子。
以一斤米為基準:600克長糯米 包13個粽子
26片粽葉 請多淮備幾張粽葉,預防有粽葉破掉不能包,也預防包粽子數量不準的可能出現的情況。
長糯米600克,約4杯米,泡水一下下,計算約70%水,我是連泡米吸收的水都算在內,約將近3杯水量,用滷汁代替水,不足的部分用水補足。有香菇頭就丟進去一起煮。
以五花肉為主及梅花肉一些,包什麼肉隨各人喜好,家人有不吃肥肉的,所以加點梅花肉。
鹹蛋黃 以前都直接包,現在才知道要洗掉多餘的蛋白然後用150度烤5分鐘,有沒有比較香不知道,反正很簡單的步驟,而且烤過之後不會濕答答的也很不錯,就這樣吧。鹹蛋黃買回家要冷凍保存。
乾栗子 要用前一天晚上泡水冰冰箱,之後用牙籤剔乾淨。
滷蛋 當天要滷肉之前,將蛋拿出來洗一洗順便退冰,大約米杯一刻度的水,放電鍋蒸大概20分鍾,拿出來泡冷水降溫,也利用冷熱交互作用讓蛋殼比較容易剝,雖然于知道為什麼總會有一兩個不好剝。
乾香菇 我現在習慣用熱水川燙,一來比較快而且感覺比較香,我都會把香菇頭切下來,平常是一樣丟進鍋裡一起滷,包粽子的時候就跟糯米一起煮。
這貴竹筍 今年因為又開始跑菜市場菜,遇見了貴竹筍,其實我很愛吃所以就把它拿來滷肉,發現這樣滷肉很簡單意外的好吃,家人也很喜歡,所以今年加入了貴竹筍,使用的是貴竹筍頭來包粽子。
菜脯 專門去買日曬的菜埔,不喜歡甜甜軟軟的菜脯,今年也炒來加加看,我還蠻喜歡。
滷肉 偏重使用五花肉,家人較多人喜歡,會先乾煎逼油,然後米酒、薑片、蒜頭、醬油、鹽巴,做調味,然後把處理好的香菇和栗子一起滷,滷好之後放涼,然後就可以將香菇栗子豬肉滷蛋分開放,這樣子要包的時候比較方便。
包法這裡就不繼續了,包好後蒸大約三十分,或許更短時間。我今年總共包了73個,聽起來很恐怖,但實際上不會,因為我是一次只包一串,總共包了四次,分開來包並不會很累。從端午節前開始包開始吃,我家又不習慣連續吃,所以做好了冷凍起來慢慢吃。
因為一次只包二十顆,料其實很好計算,肉比較不好算,但多了就留在配飯很好解決。所以粽葉部分我會先仔細算一算,挑出比較小片的葉子預留包小蘇打粽用,然後把一次份的粽葉束好,前置作業處理好,後面就可以比較輕鬆,今年也是因為買板農超市端午節才有的特賣糯米,缺點是一次5斤,為了把糯米全消化完才會包這麼多。不過那是我包比較小顆,一般人聽說5斤50顆左右。
另外註記小蘇打粽的包量,以往只擔心包的太緊,以至於包的太鬆,差別在於口感,會比較水一點,但家人喜歡Q一點的,所以包8分滿是比較理想的口感,以前大概都包到7分滿的狀態了。
300克圓糯米包15顆,大小也比較恰當,配一大匙小蘇打,要注意最底層的小蘇打會沉澱,可以用水稀釋然後把米瀝乾淨,不然那些米的口感會苦苦的。